首頁圖片新聞—正文
濟南凌晨4點的菜市場里有什么?有忙碌與疲憊,亦有踏實與信任
2023年12月06日 11:17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作者:李震 攝影記者 王鋒 徐超

  責任編輯:劉克

  濟南凌晨4點的菜市場里有什么?有忙碌與疲憊,亦有踏實與信任

  凌晨4點,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內亮如白晝,蔬菜批發(fā)商將整包蔬菜搬運到零售商的貨車上。

  人們說,凌晨的菜市場里藏著故事,在這里能找到讀懂一座城市的方式。那些市井民情,臨摹著城市性格,散發(fā)出煙火氣息,無數疲憊的影子里,藏著數不盡的愛與夢想。那些忙碌的人,在城市醒著的時候選擇堅守,在城市睡著的時候選擇營生,等攢夠了星辰,便給家人帶去漫天的浪漫。

  菜市里的老張,用檔口支撐著平凡生活的英雄夢想。只要閑不下來,他就能不問黑夜白天,奔赴以家為名的未來。當太陽東升,天光灑下來,總有人會到這里買走老張的一袋夢想,就如同老張也一定會在某一天攢夠星辰,將熱望變成現實。

12月5日凌晨5點,商販來到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進購蔬菜。

  老張的生意與生計

  12月1日凌晨3點,在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門口,貨車燈光刺破了黑暗。加緊步伐的商販,行走在貨車裝載的聲音里,一頭撞進冬日的冷冽,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老張的檔口位于市場的西南角,零下7℃的低溫下,他裹著棉衣,戴著一頂毛線帽,檔口上懸著的燈照在他的辦公桌上,余光淌進一旁的泡沫箱里。他時而對著手機發(fā)送語音,時而撕下幾張紙,飛速地記起來。紙上是當天客戶要采購的菜品清單,單價、數量、總價,老張一一羅列,字跡規(guī)整,每寫好一張都會夾在塑料板下?吹接浾,他猛地抬起頭來,熱情地打招呼。

  老張全名張國明,濟陽人,今年50歲,半輩子都在與青菜“打交道”。30年賣菜生涯,他的作息固定卻又“混亂”:傍晚7點入睡,4個小時后醒來,來到菜市場,理貨、分貨、稱重、記賬……一直忙到下午2點。

  粗略估計,老張的檔口面積大概有30多個平方米,能容納上百種菜品,檔口里新鮮的蔬菜多是從壽光運來。馬蹄肉、板栗、干蔥頭……老張一邊展示一邊介紹,他的客戶來自食堂、酒店、超市,忙的時候他會專門雇兩個伙計,幫客戶把訂的菜運到市場門口。

  “干這行得有耐性,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樂意干!崩蠌堈f,自己的年紀已經不適合轉行了,但好在用半輩子摸清了賣菜的門路,菜市場是他養(yǎng)家糊口的地方,是“生活所迫”,但也足夠支起一家人的生活。晝夜顛倒的這些年,他把小三輪換成了電三輪,檔口也從一個拓成了兩個。他娶了媳婦,有了兩個孩子,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老張的檔口是和妻子一起經營的“夫妻檔”,夫妻倆搭手生意,牽手生活。如今,老大已經順利畢業(yè)進入職場,老二正在上初三,即將面臨人生第一次大考。一家人生活有條不紊,但老張卻說,總覺得欠了孩子什么,“雖然經濟上能支持他們考學、成家,但是陪伴確實太少,和孩子的感情就沒有像別家那樣那么好……”老張把眼睛低了下去,又抬了起來,“不過現在好多了,孩子大了知道體諒咱,一休息就往這跑。”

  這么多年,累嗎?老張笑了笑說,只要自己不閑下來,累啊、苦啊,都會忘得一干二凈!懊Φ檬裁炊疾恢懒耍瑫r間就會過得特別快。”老張說,他也想過“退休”的日子,但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老大成家、老二上學,當爹的必須包攬下來。

  說這話的時候,老張的眼睛彎成了一座橋,空氣里有新鮮的味道。

12月1日凌晨4點,張國明在攤位上整理新鮮的菜。

  一半生活,一半煙火

  凌晨5點,天光依然沒亮,市場已經開始有了客流。有人忙著挑選蔬果,籌劃著給家人烹制一頓美餐;有人繞著市場來回跑了兩圈,一兜兜的菜就塞滿了車。擠滿一整箱貨車的大白菜看起來很壯觀,規(guī)整排列的水果蘿卜讓人忍不住想湊近聞聞,剁肉的聲響,稱重器上跳出的數字……那些久違的生活氣息,從這里出發(fā),幻化成舌尖上的萬千滋味,最終成為世界上最簡單卻也最珍貴的美好和愛。

  菜市場里,一半是生活,另一半是煙火。這里能找到許多和老張一樣的人,他們懷揣各自的心事,卻最懂時間和晝夜的珍貴。

  劉楊在附近經營著一家東北菜館,凌晨5點,他會準時到菜市場里采購。他說,“看得見摸得著”的菜買起來更踏實,作為食品經營者,在挑選食材方面,他不敢也不能有半點馬虎。

  王成是一名菜販,每到這個時間點,他都會和媳婦一塊到市場進貨。夫妻倆悉心“選品”,貨比三家,每天都期待著滿載而歸。一輛小貨車雖然已經開了七八年,依然能好好地行駛在路上,如同夫妻倆為碎銀奔波的日子,或快或慢,都一直向前。

  開貨車的師傅說早班來拉菜能掙得多一點,騎三輪車運菜的大哥說打點零工能多一份收入,一撥又一撥的人,他們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卻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成為城市的眼睛,每天伴著星辰蘇醒,臨摹出城市最樸實的肌理。正因為這些人,菜市場飽食人間煙火,鋼筋水泥的生活才變得有血有肉。

  “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場。名勝古跡都是‘西裝革履’的,裝扮得很好,但菜市場想裝都裝不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這樣說道。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菜市場?粗u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作家汪曾祺曾在《做飯》一書中寫道。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與商場、酒店的光鮮亮麗相比,這里顯得熙攘、嘈雜,卻也因此更加鮮活、熱烈。乏了、倦了,有人干脆趴在攤桌上小盹,苦了、累了,有顧客來他們還是會笑臉相迎。菜市場里的交流,簡潔明了,多重就是多重,幾塊錢就是幾塊錢。有人用疲憊換溫飽,用狼狽換生存,但他們都是真真切切生活著的人,正是因為他們堅守在一方土地,城市才顯得“有聲有色”。

來蔬菜批發(fā)市場進貨的零售商滿載而歸

  正視沖擊,依然堅守

  “你看,現在連老太太都習慣用手機買菜了。”采訪時,老張說了這樣一句話。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社區(qū)團購等形式的興起,給傳統(tǒng)菜市場帶來了一些沖擊,到線下買菜的人變少了,菜商菜販的數量也隨之減少。

  事實上,社區(qū)團購作為一種新型購物模式,其便捷性、優(yōu)惠性和互動性深受消費者喜愛。通過線上買菜,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下單,避免了人群擁擠和選購時間長等問題,客觀上節(jié)省了各項成本。

  然而,在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上,社區(qū)團購仍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菜市場。菜販們普遍認為,“看得見摸得著”是傳統(tǒng)菜市場的優(yōu)勢。此外,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到菜市場選購菜品,讓生活更具“儀式感”,消費也更有親和力。

勞務市場里的早餐攤凌晨4點就出攤,為務工的農民工提供熱騰騰的早飯。

  懷揣熱烈,亦要正視困難。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蔬菜分公司副總經理王長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連續(xù)多年承擔城市蔬菜市場保供任務,保障市民“菜籃子”、“米袋子”供應充足。“同時通過系列舉措,確保蔬菜產品價格平穩(wěn)。我們在市場明顯位置都設有公平秤,堅持維護消費者權益!蓖蹰L勇說,在產品質量方面,市場方通過引進第三方檢測機構,通過每日抽檢等方式,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能看到的是,傳統(tǒng)菜市場也在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皬牟耸袌鼋⒅,我們以溯源產品為開端,積極與電商公司、配菜公司對接,探討出一條線上、線下共同發(fā)展的模式!蓖蹰L勇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慶假期,許多地區(qū)出現了年輕人打卡菜市場的現象!澳贻p人愛上菜市場”“城市漫步盡頭是菜市場”一度成為熱搜詞條。業(yè)內人士分析,菜市場“出圈”背后,是年輕人返璞歸真的“精神尋根”,“根”則是城市性格、風土人情、市井味道這些最原始最本土的東西。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因此發(fā)現,一蔬一飯才是生活的本味。

12月5日凌晨5點半,58歲的王永明與多名工友一起搬運整包的蔬菜卸車。

  這也為傳統(tǒng)菜市場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全新的課題。對于城市管理部門,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而作為菜市場本身,只要服務市民的初心不變,就能牢牢“拴住”街坊鄰里的心,守住方寸煙火之地,更加從容地應對沖擊。

  離開菜市場前,記者回望那些熱鬧的燈光和川流不息的人,這里已然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天光微亮,菜市場的故事還有很多,當你缺乏動力的時候,不妨去看一看、聽一聽,或許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