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星期天晚上了,我的心情有一點低落。從上中學的時候開始,星期天晚上對我來說就是個不太開心的時間,因為一覺醒來,又要開始忙碌的生活。十幾年過去了,當年在心里默默為“星期一要上課”而緊張的同伴們陸續(xù)進入職場,成為了用“星期一綜合征”表達情緒的“打工人”。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也不例外。
幾年前,我的一個好友開始了她的第一份全職工作,聊起職場體驗時,她和我說:“職場太難了。做得對,做得好的,都是應該的;錯一點都是錯,都不行!蔽蚁肓讼,總結道:“所以,上班就是專門威脅人自尊水平的!焙髞韼啄,我學習了一些關于職業(yè)生涯咨詢的知識,親身經歷了職場,也見證了朋友們的一些“裸辭”和跳槽體驗,很多次湊在一起吐槽過各自的老板,遇到挫折的時候也講過“真情實感地上班要遭報應”這樣的玩笑話。這些經歷,都讓我對“不想上班”這件事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和更深入的理解。
因為職業(yè)的原因,朋友們在工作中有情緒時,常常來找我聊天。我總是在聽他們講述職場經歷時,想到“壓力”與“危機”的概念。心理咨詢所定義的“壓力”,通常是個體能夠用現有資源合理應對的,比如在平時八小時工作制的基礎上偶爾高強度加班,而當“壓力”大到應對資源和技能幾乎耗竭的時候,比如連續(xù)半年以上的“996”,就會成為“危機”,會讓人感到更強烈、持續(xù)的無力和無助。除了工作強度和時長,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加劇我們有關上班的壓力。比如,嚴苛的末位淘汰制,可能會讓員工感受到更大的不確定性并加劇焦慮;考核標準以及工作任務的頻繁變化,也會迫使員工投入更多認知資源去適應新的情境;如果上級實施辱虐管理,比如嘲笑、辱罵、公開批評下級并且使用藐視性的語言,也會造成員工的困擾甚至心理創(chuàng)傷。如果我們在工作中體驗到了超負荷的壓力、危機與創(chuàng)傷,當然會本能地想要躲開職場的環(huán)境。
另外,工業(yè)社會的發(fā)展也讓生產過程的分工更加精細化,進而使上班族生活碎片化。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自己領域的專家,卻很難看到自己對更大的系統(tǒng)所造成的影響,這使得我們在工作中更難找到意義。如果反饋周期比較長,這種無意義感可能會更加清晰和強烈。然而,人類有追尋意義的本能,并且渴望在對意義的追尋中獲得自我的獨特性,進而獲得自我認同。有時候我們并非反感上班,只是相比于上班,我們更加迫切地想要探尋人生的意義,并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職場有時壓得人喘不上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很豐滿,但大多數人還是得上班。不過,身為“打工人”的我們倒也可以做些事情,讓自己舒服一點。比如,在壓力與危機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來幫助我們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進而促進我們的情緒調節(jié)。具體可行的措施,包括每天十幾分鐘的深呼吸或者正念冥想練習,這可以在午休時間讓我們放松一下,也可以晚間促進睡眠。除此之外,每天3到5次短時間的高強度有氧運動,也可以暫時解除大腦的“警報”,比如每天上班之前、午休時間,以及下班之后分別進行一到兩分鐘的快速高抬腿或者開合跳練習,速度要盡量快,感到喘不上氣的時候就可以停下來。當我們被工作任務追著跑的時候,這帶給神經系統(tǒng)的刺激,類似于我們的祖先被野獸追著跑的情境,而高強度的有氧練習可以很好地模擬“為了逃命而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生理過程,當我們忽然停下來時,神經系統(tǒng)也會隨著心率減慢而放松下來,從而有效促進壓力釋放。
另外,我們還可以更多地在工作中表達善意。生而為人,我們對聯(lián)結與歸屬感有本能的需求。盡管我們在同事面前大概不會像在朋友面前一樣口無遮攔,但依然可以慷慨地表達贊美、感謝和共情,用溫和的方式提出建設性意見,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日常娛樂活動。這樣的善意或許并不能每次都得到積極的回應,但它可以增加我們結交“上班搭子”的概率,說不定能夠改善上班的體驗。
最后,能夠促進個體自我探索與意義追尋的工作確實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我們意識到了工作對自身意義感與價值感的消耗,卻一時間難以改變現狀,不妨在工作之外給自己搭建一座“堡壘”。這可以是一項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是發(fā)展副業(yè),甚至是醞釀轉行,F實難免對我們的精神世界造成磨損,而親自構建的獨特意義可以讓我們自得其樂,也有更多的耐心與活力去面對日復一日瑣碎的工作與生活。
蒼鷺(心理咨詢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