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藝—正文
“泉”在濟南過五一特稿丨孫繼業(yè):泉城明珠大明湖
2024年04月25日 11:12 來源:中新網(wǎng)山東

  作者 孫繼業(yè)

  濟南,號稱泉城,名泉七十二,小泉數(shù)不清。眾泉匯流而成天然湖泊大明湖,成為舉世罕見、全球最大的泉水湖,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譽。

  在百花洲北面,有一座高大的牌坊,朱紅色門柱,飛檐起脊,三階錯落,上覆黃色琉璃瓦,匾額上書“大明湖”三個鎏金大字,這里便是大明湖南門。奇怪的是大明湖的“明”日字旁多了一筆,有個眼尖的小朋友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個錯別字。導游小姐笑著說,大家注意到?jīng)]有,趵突泉碑上的突字少了一點,隨著泉水流到這里來了,引發(fā)大家一片會心的笑聲。有較真的游客說,這是清代書法家為避文字獄而有意將明朝的“明”字多寫一橫,聽起來也不無道理。寫家手下無錯字,實際上,這是明的異體字。

大明湖牌坊

  在牌坊兩側(cè),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東面是珍珠泉群經(jīng)百花洲匯流而來,西邊是濯纓泉、芙蓉泉等泉群經(jīng)曲水亭匯入大明湖。湖西還與趵突泉、五龍?zhí)、黑虎泉之水通過護城河相連。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古時的大明湖比現(xiàn)在大得多,北至鵲山,東至華山,湖水相連,平吞濟濼。李白游鵲山、華山就是乘船往返,在詩中寫到“湖闊數(shù)十里,湖光搖碧山!薄八氡焙,舟從南浦回!焙髞硇拗菈Γ_挖小清河,湖水下泄始成城中湖。

  牌坊北面有一個碼頭,兩岸柳浪垂蔭,有幾艘游艇、畫舫泊在那里,可以從此登船游湖。碼頭兩邊是大片的荷花,荷葉田田,婷婷玉立,像撐開的小傘,碧綠如玉。如果夏天來,荷花盛開,或紅或白,交相輝映,宛若仙子下凡,婀娜多姿,圣潔高雅。金末元初文壇盟主元好問曾賦《臨江仙》詞贊曰:“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辈恢斈昀钋逭沼魏䲡r,是否在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在北岸的藕神祠里,供奉的女神就是李清照。

  碼頭東北有個湖心島,島上有座歷下亭,紅柱青瓦,八角重檐,凌空欲飛,亭額上的三個紅底金字“歷下亭”是乾隆皇帝御筆。附近的御碑亭刻有乾隆《大明湖題》詩:“芳洲城郭里,亭榭畫圖間。杜句已稱古,春游偶趁閑!边@里的杜句,指的是杜甫游大明湖的詩句。唐天寶四年,詩圣杜甫和北海太守李邕,曾于亭內(nèi)宴飲,杜甫即席吟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名句。著名書法家何紹基將其題寫在歷下亭門兩側(cè)作楹聯(lián),字跡雄渾蒼勁,可謂珠聯(lián)璧合。

歷下亭

  碼頭西面有座遐園,遐園西側(cè)有座稼軒祠,大門上方的匾額“辛稼軒紀念祠”為陳毅元帥所題。院內(nèi)竹影移墻,榴花溢丹。穿過第二院落,北有正廳三間,楹柱對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為郭沫若先生題書。廳內(nèi)正中為辛棄疾銅像,四壁掛其生平事跡。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人。青年時代發(fā)動抗金起義,曾在萬軍之中勇擒叛將張安國。歷任滁州、江陵、南昌、福州、紹興、鎮(zhèn)江等地知州、知府及湖南、江西、福建、浙東安撫使,是著名的豪放派詞人和南宋詞壇領袖。詞風豪放,與蘇軾并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二安”,有“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之美譽。

  穿越玉函橋、龍泉池和鴛鴦亭,來到大明湖西北岸,迎面有座鐵公祠。祠堂居庭院東北隅,面闊三間,祠內(nèi)供鐵鉉銅像。鐵鉉曾任明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建文二年,靖難之役,燕王朱棣發(fā)兵南下,鐵鉉固守濟南寧死不降,后人為表其“忠烈”建祠祀之。整個院落由曲廊相圍,在西廊洞門兩側(cè),鑲嵌著由山東學政、探花劉鳳誥賦聯(lián),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在此宴飲即興題寫的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成為形容濟南風貌的名聯(lián)佳句。

一城山色半城湖

  在祠堂西南隅,有座小滄浪亭。其亭半浸湖中,歇山飛檐,外設圍廊坐欄。劉鶚曾在《老殘游記》中描繪此處景色:“到了鐵公祠前,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yè)已澄凈得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景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薄胺鹕降褂啊彼斐擅骱司爸弧Lь^遠眺,隱約發(fā)現(xiàn)佛慧山、千佛山山體就像一尊天然大佛橫亙在那里,可惜中間有幾座高樓遮擋了視線,佛山倒影已難得一見。

佛山倒影

  在大明湖北岸高臺上,有座崔嵬的北極閣,里面供奉著北天之神玄武大帝,是濟南市區(qū)現(xiàn)存最大的道觀。該觀建于元代,正殿居中,東西配廡殿,門廳左右是鐘鼓二樓。院內(nèi)銀杏挺拔,翠柏碧透。正殿神龕內(nèi)有真武金身坐像,手持寶劍,兩側(cè)侍金童玉女。神龕前下方分別站有水、火、龜、蛇四將,左側(cè)塑青龍、天君、仙真、風伯、雷公,右邊塑白虎、仙曹、雨師、電母,墻上繪真武大帝傳說壁畫。在北極閣門前,有兩道青石坡道,從十來米高的平臺上,斜穿36級臺階直達地面,這里成了孩童們的樂園,有不少兒童在上面溜滑梯,兩道青石板被孩子們的屁股磨得锃光發(fā)亮。

北極閣

  行至大明湖東北岸,有座古色古香的南豐祠,為紀念齊州知州曾鞏而建。祠由大殿、戲樓、水榭、游廊等建筑構成。南側(cè)臨湖是濟南現(xiàn)存最大的古戲樓——南豐戲樓,游客們可以在此品茗小憩。北廳為南豐祠堂,廳內(nèi)立有曾鞏雕像,寬袍長袖,峨冠博帶,手持書卷,儒雅瀟灑,是以曾鞏老家南豐縣千年香樟雕刻而成。

  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自幼聰慧過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知州等職,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名列唐宋八大家,被王安石譽為“曾子文章世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曾鞏出任齊州太守,在打擊惡霸豪強、整治社會治安、加強城市建設、修建利民工程、減輕百姓負擔、建設名勝景點等方面,頗有政績。先后在大明湖周圍修建了多處亭臺樓閣、橋堰堤壩,疏浚了大明湖,留下了北水門、百花堤、歷山堂、濼源堂等名勝古跡和70余篇詩詞文賦。深受百姓愛戴,在調(diào)離齊州時,百姓“絕橋閉門留之,至夜乘間乃得去。”后人在北水門附近建“曾公祠”和“匯波樓”以紀念。

  匯波樓緊鄰南豐祠,建于北水門城墻之上。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為治理水患,曾鞏主持修筑了北水門,門設閘板,以調(diào)節(jié)水位,使大明湖之水“霪雨不漲,久旱不涸”,成為大明湖“四怪”中“兩怪”之原因。

  大明湖“四怪”之謎,由來已久。清乾隆《歷城縣志》載:“湖出城中,擅奇宇內(nèi)。異在恒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边@也就是濟南人家喻戶曉的大明湖“四怪”——蛇不見,蛙不鳴,雨不漲,旱不涸,已被列為全國四大生態(tài)之謎之一。

  對于大明湖蛙不鳴、蛇不見的奇怪現(xiàn)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乾隆皇帝來濟南,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在雨荷亭相會。蛙鳴蛇游影響了真龍?zhí)熳,于是下旨“蛇歸洞,蛙不鳴!睆拇,大明湖里就見不到蛇,也聽不到蛙鳴了。在南豐祠東南側(cè),確有一個畫舫式的亭閣雨荷亭,雕梁畫棟,青瓦飛檐,相傳為乾隆皇帝與夏雨荷相識之處。乾隆亦曾在大明湖畔留下滿含深情的詩句:“大明湖已是銀河,鵲架橋成不再過。付爾東風兩行淚,為添北渚幾分波。”《還珠格格》中的一句臺詞:“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使這里成為一個網(wǎng)紅打卡地。

雨荷亭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對此亦眾說紛紜。筆者以為,青蛙不叫的原因,應與湖水源自泉水有關,泉水恒溫,常年在18度左右,水質(zhì)清涼。蛇是冷血動物,溫度低時易冬眠,不利于蛇的生存。青蛙一般是到發(fā)情期求偶時才鳴叫示愛,而使青蛙發(fā)情的水溫要達到22度以上,所以出現(xiàn)了這一奇特現(xiàn)象。到底真相如何?還是留待生物學家們?nèi)ソ议_這一自然生態(tài)之謎吧。

  至于大明湖之水“霪雨不漲,久旱不涸”,主要得益于北水門的調(diào)節(jié)。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qū)和泉群之水宣泄城北,北門內(nèi)外常遭水患。曾鞏修建北水門水閘,閘門可“視水之高下而閉縱之”,湖水從水閘上方自然流出,平時進出的水量是均衡的,再加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巖構成,所以保持了常年水位基本一致,不會干涸。如遇暴雨,可開閘放水,也不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曾鞏在《齊州北水門記》中寫道:“外內(nèi)之水禁障宜通,皆處其節(jié),人無后虞!北彼T既是濟南的北城門,又是調(diào)蓄大明湖水位的閘口,解決了困擾濟南城北的水患問題,至今已歷千載仍保持完好,還在為大明湖的泄洪蓄水發(fā)揮著作用,成為小清河的一個重要源頭,堪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之杰作。

匯波樓

  匯波樓就建在水門之上的城墻上,為懸崖歇山兩層城樓式建筑,面闊七間,翼角懸山,丹柱綠瓦,巍峨壯觀。元代散曲家張養(yǎng)浩為之作記曰:“蓋濟南形勝,惟登茲樓,可得其全焉!闭驹趶R臺之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憑欄遠眺,南山如黛;北望鵲華,黃河如練。俯視明湖,煙波浩渺。若傍晚登臨,霞光滿天,水天一色,浮光耀金,如詩如畫,世稱“匯波晚照”,為古時濟南八景之一。

  在大明湖東面,還有一個小東湖,因此古人亦稱大明湖為西湖。兩湖之間,有一條堤壩,由百花橋、凝雪橋、竹韻橋、南豐橋四橋相連。堤上鮮花燦爛,柳浪聞鶯,這便是曾鞏所筑的百花堤,亦稱曾堤。曾鞏賦詩以記之:“如玉水中沙,誰為北湖路?我為發(fā)其狂,修營極幽趣。周以百花林,繁香漫清露。間以綠楊陰,芳風轉(zhuǎn)朝暮。”曾堤縈水為明湖八景之一,世人將其與西湖蘇堤相提并論。實際上蘇軾是在當年來看望時任齊州掌書記的其弟蘇轍,在大明湖畔看了百花堤后受到啟發(fā),方才建了西湖蘇堤。

曾堤縈水

  在百花堤東南,有一座高大的超然樓,坐落在寬大的漢白玉石基之上,上下七層,銅瓦覆頂,巍峨高聳,氣勢恢宏,為大明湖最高的地標性建筑,被譽為“江北第一樓”。樓名仿蘇軾所建、蘇轍命名的超然臺,取《道德經(jīng)》“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每當華燈初放,樓上燈光璀璨,樓下人山人海。再加泉城夜宴明湖秀,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成為近年來火爆出圈的又一網(wǎng)紅打卡地。

超然樓

  超然樓周圍汀洲密布,汀洲之間,有石拱橋相連,這里便是著名的“七橋風月”,由鵲華、芙蓉、水西、北池、百花、秋柳、湖西七座石橋組成,一橋一景,風格各異。有的石拱渾圓,有的古典方正,有的恢宏大氣,有的簡約樸實。七座石橋橫跨水上,如玉帶飄逸,似長虹臥波,蕩舟其中,儼然進入江南水鄉(xiāng)。中間有水街蜿蜒貫穿,水香亭、煙雨堂、悠然亭、二郎廟等點綴其間,蒲葦叢生,鷺游鳥鳴,小橋流水,鳶飛魚躍,頗有詩情畫意。曾鞏有詩贊曰:“西湖一曲舞霓裳,勸客花前白玉觴。誰對七橋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彪x開濟南后還念念不忘:“將家須向習池游,難放西湖十頃秋。從此七橋風與月,夢魂長到木蘭舟。”句里行間,充滿了對大明湖的眷戀。

  在汀洲綠蔭里,隱現(xiàn)著秋柳人家、秋柳園、明湖居、匯泉堂、玉斌府和老舍紀念館等青磚黛瓦的古建筑。老舍先生當年在齊魯大學任教時,留下了《趵突泉》《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等膾炙人口的美篇,但唯獨對大明湖有點揶揄吐槽。當時因圍湖種藕,水面狹小。老舍在《大明湖之春》中寫到:“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

大明湖

  后來,歷經(jīng)多次疏浚,拓寬了水面,修復了超然樓、玉賓府、秋柳含煙、七橋風月等景觀,大明湖景區(qū)面積已超過一百多公頃,并免費開放,F(xiàn)在的大明湖,既大,又明,亦湖矣,老舍先生當年的夢想,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現(xiàn)實。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編輯: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