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正文
科學大師宣傳工程:舞臺上生動詮釋科學家精神
2024年10月29日 10:24 來源:中國科學報

  燈光漸漸黯淡,大幕徐徐拉開,八十多歲的周文淵院士家中來了一位年輕的訪客——安妮。安妮此行的目的是給周文淵老師寫傳記,隨著采訪逐步深入,往日一幕幕呈現(xiàn),一則關于水下裝備科研工作者群體的故事也鋪展開來……

  坐標齊魯工業(yè)大學(省科學院),當日,“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山東匯演活動首場演出劇目《大國之藍》精彩上演。

  從10月15日到24日,連續(xù)十天,來自西北工業(yè)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4所演出高校,分別在齊魯工業(yè)大學(省科學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理工大學、臨沂大學進行了《大國之藍》《大地之光》《國之英豪》《求是魂》四場精彩劇目展演,一幕幕直擊心靈的震撼演出,不僅感動現(xiàn)場的每一位觀眾,更讓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在齊魯大地綻放出新時代的璀璨光芒。

  “學弟演學長”激勵青年學子

  《大國之藍》以“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西北工業(yè)大學“自主水下航行器”教師團隊為原型,講述了科研工作者矢志報國的感人故事。

  借助話劇弘揚科學家精神,“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已有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9所高校排演了20部以著名科學家為主題的劇目,形成了一批精品舞臺藝術作品。

  一部話劇從策劃、排練到上演,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時間,許多學生的理想信念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重塑。

  在《大國之藍》中飾演孫樂業(yè)一角的西北工業(yè)大學航海學院2021級本科生孫平宇說,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他們與科學家曾多次面對面交流。“有些故事,我在新生入學時其實聽過,但是當親歷者面對面跟我講起來的時候,那種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帶給我很大震撼!睂O平宇說,參演這部話劇大大加深了他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曹志宇在《大地之光》中扮演李四光,演出結束后他激動不已:“60年前的10月16日,羅布泊的一聲巨響,標志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從那一刻起,某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經(jīng)濟上封鎖、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包圍威脅的囂張氣焰已然成為歷史,為了原子彈的研制,李四光先生承擔起了為祖國尋找鈾礦的重任。60年后,當我們站在這里把這部致敬李四光先生的話劇呈現(xiàn)給大家,我想這一定是意義非凡的,希望我們可以把這種愛國奉獻、求實擔當?shù)木裼肋h傳承下去,在李四光先生這面旗幟的引領下,把科學家的精神薪火相傳!

  “此次走出同濟校園,來到山東理工大學,不僅是《國之英豪》的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演出,更是對科學家精神的一次深刻詮釋與傳承。”作為老年李國豪的扮演者,同濟大學2022級廣播電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來子旸深感榮幸與自豪,他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老一輩科學家無私奉獻、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光輝形象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將科學家精神傳遞給更多青年學子,激勵我們?yōu)閲业姆睒s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北工業(yè)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大國之藍》編劇鄭欣說,希望創(chuàng)作一部講述身邊科技工作者故事的劇本,這些人離當代的大學生更近、離學生未來將從事的專業(yè)和事業(yè)更近,甚至就是每天給學生批改作業(yè)、上課的老師。

  以學生為中心由內向外、由遠及近的藝術表達,最大限度地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情感共鳴、精神歸宿和國家認同,在參與創(chuàng)排中實現(xiàn)從被動教育轉為自我教育,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抽象的精神標識走進青年心田、扎根思想深處,這也是科學大師劇的初衷。

  一堂堂生動的“思政課” 走“新”更入“心”

  此次多部科學大師劇走進山東,來到廣大青年學子中間,成為一堂堂生動而鮮活的思政“必修課”。

  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陳三營在觀看浙江大學帶來的《求是魂》話劇后,激動地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必以‘大先生’竺可楨為楷模,向青年大學生講好先生的‘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的事跡,大力弘揚‘求是’精神”。

  齊魯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yè)研究生李紅穎表示,《大國之藍》不僅僅是一部話劇,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先輩們的精神,懷揣夢想,勇敢挑戰(zhàn),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為地球科學領域的一名高校教師,看了《大地之光》后深受感動,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物理系主任曹丹平說,要傳承科學家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產(chǎn)出一流成果,為端好“能源飯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每一部大科學大師劇都是“大思政課”的生動藍本,也是科學與藝術、教育融合發(fā)展的最好詮釋和最佳案例。就像是一座流動的圖書館,讓觀眾自己去感悟和思考,對于培育創(chuàng)新人才,這更是深刻的探索和實踐。

  《國之英豪》劇目演出以上世紀30年代在戰(zhàn)火中狼藉一片的吳淞校區(qū)拉開序幕,以現(xiàn)實主義的細膩筆觸和舞臺藝術的精煉表達,藝術再現(xiàn)了同濟大學老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豪胸懷愛國之心、篤行報國之志的人生歷程。在觀看完演出后,山東理工大學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系黨支部書記高健深受觸動,李國豪老校長無私奉獻精神,讓我深受鼓舞。作為一名高校老師,我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使命,立足崗位做好學生們求學路上的領路人,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繼承紅色基因的高素質人才。

  10月24日晚,夜幕下的臨沂大學演出大廳內,觀眾陣陣歡呼聲后也涌動著濃濃惜別的情誼。伴隨由浙江大學帶來的話劇《求是魂》的最后一場收官演出,2024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山東匯演圓滿落幕。

  據(jù)統(tǒng)計,本次匯演活動總計覆蓋50余萬山東學子觀演,其中線下1.5萬人,線上約52萬人。

  為配合山東匯演活動的開展,同期舉辦了“共和國的脊梁——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藏精品展”山東巡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座談會、中國科學家精神宣講團山東宣講報告會等系列活動,掀起了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熱潮。

  塑形鑄魂,文化育人的生動實踐正在涌現(xiàn)

  以文化育人為視角,用藝術形式演繹高校名家大師的奮斗歷程、治學風范和家國情懷,成為文化育人的有效載體!按髱焺 毖莩龅氖窃拕,傳承的是文化,宣傳的是大學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弘揚的是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的是理想信念。

  一批精品舞臺藝術作品接連涌現(xiàn),在廣大師生心中厚植家國情懷,成為文化育人的生動實踐。

  此次“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匯演活動走進山東,中國科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在啟動儀式致辭中表示,希望廣大青年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傳承、發(fā)揚科技界前輩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齊魯大地上成長起越來越杰出的科技領軍人才,在一體推進教育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中不斷取得新成就。

  作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前沿陣地,高校承載著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通過此次匯演活動,山東省高校積極探索科學家精神與文化融合的新路徑。

  今年8月,以文圣常院士生平事跡為藍本精心打造的傳記電影《逐浪之文圣!氛綒⑶,這是中國海洋大學校內師生聯(lián)合廣大校友及影視領域專業(yè)力量歷經(jīng)兩年的匠心籌備打造而成,令人激動的是,《文圣!吩拕∫舱诰o鑼密鼓排演,《文圣!分黝}展覽將于明年5月在山東省科技館展出。

  我們可喜的看到,更多高校以話劇形式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路上不斷探索實踐。

  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師生創(chuàng)作的科學家精神音樂劇《向!芬唤(jīng)演出就引發(fā)熱烈反響。該劇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成的真實事跡改編,以近二十首原創(chuàng)歌曲貫穿全劇。近一段時間,山東大學積極籌劃《潘承洞》話劇,山東大學團委教師賈彥楠表示,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更加努力弘揚傳承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循著這些精神燈塔的指引,在報國圖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在匯演活動組織實施舉辦過程中,科協(xié)、教育、團委、科技系統(tǒng)以及相關省直部門、科研院所、高校等陣地、隊伍、活動、平臺、項目資源充分協(xié)同聯(lián)動,形成多方協(xié)同發(fā)力、同頻共振、鑄魂育人的最大“同心圓”。

  今年9月份,山東省科協(xié)聯(lián)合相關部門開展的科學家精神文藝作品征集活動,受到高校及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一批富有特色的參賽作品不斷涌現(xiàn)。而這也是山東省科協(xié)著力構建弘揚科學家精神長效機制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動科學家精神工作常態(tài)化、持續(xù)化、社會化開展,實施“山東省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將弘揚科學家精神融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累計舉辦青少年科普報告5300余場次、受益青少年400余萬人次。成立省級科學家精神報告團,開展“逐光而行”科學家精神線上線下主題宣講140余場次,受眾600余萬人次。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價值引領融入地方文化的立德樹人全過程,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

編輯: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