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作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其名字的“趵突”二字,生動描述了泉水的噴薄姿態(tài)。
那這“趵突”二字是怎么來的?
趵突泉 圖源/天下第一泉景區(qū) 王琴 攝
這得益于一位歷史名人的定名。他便是北宋文豪、時任齊州知州的曾鞏。
在曾鞏之前,這處泉水并未有一個統(tǒng)一且響亮的名字。
因其是古濼水的源頭,它常被簡單地稱為“濼”。泉邊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廟香火鼎盛,百姓們也習慣叫它“娥英水”。
趵突泉 圖源/天下第一泉景區(qū) 王嘯 攝
更早的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描繪其盛況時,也沿用了“濼水”之名,并精準地形容其泉水噴涌“水涌若輪”。
翻閱典籍,它還曾有過“檻泉”“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眾多別名,足見其引人注目,卻也反映出命名上的模糊。
北宋熙寧年間,曾鞏被委任為齊州知州。
他親臨這處名泉,被其“三窟并發(fā),聲若隱雷,勢如鼎沸”的奇景震撼。
趵突泉 圖源/天下第一泉景區(qū) 王嘯 攝
曾鞏在泉邊主持修建了“濼源堂”,并寫下了著名的《齊州二堂記》。
正是在這篇傳世文章中,曾鞏以其文壇領袖的地位和官方身份正式記錄并使用了“趵突泉”這個稱謂。
趵突泉 圖源/天下第一泉景區(qū) 王琴 攝
曾鞏聽到泉水旁的人們稱呼它為“卜嘟”泉,于是取其音,以“趵”(跳躍);“突”(奔突)二字命名,既保留了泉水噴涌的動態(tài)神韻,也賦予其文學意境。
自此,“趵突泉”之名迅速流傳開來,最終成就了這處名泉的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