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正文
魯東大學“廣秀”志愿隊開展井岡山紅色實踐教育活動
2025年08月06日 14:47 來源:中新網(wǎng)山東

  中新網(wǎng)山東新聞8月6日電(孫楨善 劉皓文)地處湘贛交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奮斗與輝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魯利童辛“廣秀”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奔赴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開展紅色實踐教育活動。

  在小井紅軍醫(yī)院遺址感知紅色文化

  懷揣沉重的心情,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靜默地佇立在小井紅軍醫(yī)院遺址前,陣陣山風吹過,泥土里仿佛還浸透著消毒水的氣息;透過窗欞,斑駁的木床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還依稀能看見紅軍戰(zhàn)士強忍劇痛時攥出的指痕……

  木頭做的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術刀,反復使用的繃帶……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感慨,英雄也有對生命的眷戀,對家人的牽掛,但當“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信念升起時,便甘愿將自己化作星火照亮國家的前路!懊髦奥非G棘遍布,充滿坎坷,仍愿奮不顧身,傾盡自己的所有!

支隊成員在小井醫(yī)院傾聽講解。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魯利童辛“廣秀”志愿服務支隊供圖

  在大井朱毛舊居銘記初心使命

  朱德同志親手開墾的菜園里,泥土仍帶著耕耘的氣息;毛澤東同志伏案疾書的油燈旁,仿佛還映照著他思索救國之路的目光……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們站在大井朱毛舊居的青石板上,指尖撫過斑駁的土墻,仿佛能觸到那段崢嶸歲月里的溫度:這里沒有華麗的陳設,卻藏著最厚重的初心:領袖與百姓共甘苦的魚水情,不是教科書里的文字,而是田埂間并肩的腳印。

  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表示,所謂偉大,從不是孤膽英雄的傳奇,而是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洪流的堅定。那時的他們,手中握的不是必勝的劇本,而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信念;面對的不是坦途,而是“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勇氣。

支隊隊員們在大井舊居列隊前進。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魯利童辛“廣秀”志愿服務支隊供圖

  在黃洋界的哨口續(xù)寫紅色血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志愿服務支隊的青年學子站在黃洋界的哨口,辨認出當年紅軍構筑工事的痕跡——那些深淺不一的彈坑,那是1928年那場保衛(wèi)戰(zhàn)刻下的勛章。

  “所謂奇跡,從不是命運的饋贈,而是絕境中向死而生的勇氣!敝驹阜⻊罩ш牭那嗄陮W子說,就像黃洋界的云霧,看似遮蔽了前路,卻擋不住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如今,生活里的"黃洋界"也從未消失,或是學業(yè)與工作的瓶頸,或是理想的陡坡,但只要有"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便沒有跨不過的關隘。

圖為支隊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紀念碑合影留念。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魯利童辛“廣秀”志愿服務支隊供圖

  此次井岡之行,在支隊隊員們心中種下的,是對“平凡”二字最深的敬意。隊員們紛紛表示,希望在各自的“坐標”上,活成一束光,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完)

編輯:趙曉